产品介绍product description
本文基于农信银资金清算中心运行保障部副经理刘小康在2024全国农村金融科学技术创新与共享发展会议上的发言整理。
在金融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网络安全已然成为金融行业无法忽视的核心议题。面对复杂多变的网络攻击手段和日趋严格的政策法规,如何构建一套高效且智能的网络安全运营体系,成为每家金融机构亟需解决的关键课题。在此背景下,农信银资金清算中心立足“人、工具、机制”这三大核心要素出发,历经多年的实践与探索,逐步构建了以网络安全运营平台为中枢的安全管理体系。
在2024全国农村金融科学技术创新与共享发展会议上,农信银资金清算中心运行保障部副经理刘小康,以其深厚的专业底蕴,详尽分享了农信银在网络安全运营领域的实践经验与技术前沿探索。从安全运维与安全运营的本质区别,到深入剖析创新平台的技术闪光点;从行业经典案例的深刻反思,到内部体系的构建策略,他以专业视角剖析了金融行业面临的多重安全挑战,并鲜明地提出了以协同为核心的应对策略。刘小康强调:“网络安全运营绝非是简单技术的堆砌,而是需要人、工具、机制的深层次地融合与协同,方能在错综复杂的网络环境中,构建起坚不可摧的金融安全屏障。”
刘小康指出,安全运维聚焦于技术层面的被动防御措施,诸如设备巡检、补丁管理和系统加固等,这些工作往往在安全事件发生后才进行响应处理。相比之下,安全运营则更注重一个动态且持续的管理流程,它通过对风险的全面感知与威胁的主动分析,构建出一种网络安全的前瞻防护能力。
“安全运营的核心价值在于实现管理和技术的有机融合,”刘小康表示,“单纯依赖技术堆叠,并不能从根本上提升网络安全的综合防护水平。”他强调,传统的安全运维模式往往难以适应当下复杂的网络环境,尤其是面对高度定向且隐蔽的攻击手段,缺乏对整体安全态势的全局性掌控。而安全运营则通过整合人、工具与高效机制的协同,实现了从被动的应对向主动防护的根本性转变,从而明显提升了网络安全的管理水平。
在分享安全运营的具体实践时,刘小康着重提到“态势感知”的重要性。他认为,尽管技术层面难以做到对攻击时间与方式的精准预测,但通过构建一个完善的运营体系,可以最大限度地削弱未知风险对业务运行的潜在影响。这种从管理和技术两个维度同步推进的理念,为农信银网络安全运营平台的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引领着网络安全运营朝着更高效、智能的方向稳步前行。
近年来,国家在网络安全领域的监督管理要求日益精细化,自2016年提出互联网空间安全战略以来,到《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隐私信息保护法》等法规的相继颁布,为金融机构的安全管理工作提出了更为严格的标准。
“合规并不等同于安全,”刘小康强调,“金融机构不仅要满足监督管理要求,更需要积极主动地提升网络安全防护水平,以应对日益复杂多变的网络安全威胁。”他回顾了近年来国内网络安全建设的发展历史,指出行业已经逐步从传统的被动防御阶段逐步迈向了智能化防护阶段。而农信银正处于这一过渡期,正通过一直在优化安全运营体系,持续强化威胁监测与应急响应机制。
刘小康还深入剖析了当前行业内的安全威胁态势,通过结合多个真实案例,揭示了攻击方式的多样化和隐蔽性。“从常见的钓鱼邮件到高级持续性威胁(APT),攻击者愈发擅长利用微小的系统漏洞进行长期潜伏和渗透,”他强调,“这对网络安全的持续监测能力和跨部门的协同作战能力提出了更为严峻的挑战。”
刘小康指出,传统网络安全的被动防御模式已不足以应对当前日益复杂的安全威胁。网络安全运营需要从单纯的技术防护转型为动态的、持续优化的智能化运营体系。
他从“安全运维”和“安全运营”的概念辨析作为切入点,明确了两者之间的本质区别。具体而言,安全运维聚焦于技术层面的系统巡检、补丁管理和设备加固,是一种被动响应的工作方式。相比之下,安全运营则更看重动态管理,通过持续监测与深度分析,实现对安全事件的提前预警和快速响应。
“我们不能只依赖于设备和技术工具,”刘小康强调,“只有将人、工具与高效的流程深层次地融合,才能充分释放安全运营的真正价值。”为此,农信银提出了一系列转型举措,旨在构建网络安全主动防御体系,全方面提升从威胁感知到应急处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能力,稳步推动网络安全从传统防护模式向智能化运营的全面转型。
网络安全运营不仅是一项技术挑战,更是一个涉及人、工具和流程三者深层次地融合的复杂管理课题,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刘小康认为,安全运维偏向于被动管理,主要聚焦于技术层面的细节,如设备巡检、补丁管理和系统加固,这些工作虽至关重要,但缺乏主动性和前瞻性;而安全运营则展现出主动性和动态性,强调在管理层面构建一个可持续、可进化的安全体系。
在他看来,仅仅依赖设备的采购与安装,是无法确保系统安全的全面性。刘小康以实践经验,精确指出,即便拥有再完善的硬件和系统配置,如果缺乏高效的人员协同与管理机制,仍然可能埋下重大的安全风险隐患。他进一步对“态势感知”与“安全运营”进行了深入剖析,强调“态势感知”更注重技术上的安全状态监测,而“安全运营”则秉持着一种综合视角,从技术、管理到流程,三者有机整合,形成一张全方位的安全防护网络。
自2016年以来,国家政策对网络安全的要求日益严格,这不仅促使金融机构逐步加强网络安全管理,也推动了行业内的技术革新与管理优化。以往那种传统仅以满足基础需求为目标的“合规优先”模式已难以为继,随着信息安全被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整个行业正逐渐向“从合规到安全”的理念过渡。
刘小康强调,政策驱动为网络安全建设注入了强劲的动力,但同时也带来了更高的实施标准。例如,近年来的“护网行动”,其无论是从周期还是规模上,都呈现出逐步扩大的趋势,演习内容也最初的单一技术验证,逐步演变为涵盖数据保护、系统防护、操作流程等多重维度的协同验证。“护网行动的一直在升级,不仅彰显了国家对网络安全的重视程度,更为我们指明了提升安全体系优化的方向,”刘小康总结道。
面临网络安全运营过程中的复杂挑战,农信银探索出了独具特色的解决方案。刘小康详细的介绍道,通过钓鱼邮件突破边界防线、借助历史漏洞实施横向渗透等攻击手段,其成功往往不仅限于技术层面的漏洞利用,更在于对管理机制的巧妙规避和对人员安全意识的精准打击。他引用某银行遭遇攻击的案例指出,即便技术系统无直接漏洞可寻,但内部管理上的疏漏却成为了入侵者的突破口。
针对这一系列挑战,农信银精心构建了一套多层次的应对策略。其中,加强内外网隔离、优化邮件系统安全性以及定时进行模拟攻击演练等举措,均被视为行之有效的防线。。例如,在一次演练中,团队通过精心设计的钓鱼邮件,以假乱真,看似无害的钓鱼邮件成功引导部分员工点击恶意链接,这一结果逐步加强了农信银在员工的安全意识培训和邮件系统的保护措施。他坦言:“攻击者只需一次成功便能达成目的,但我们一定要确保每个环节的万无一失。”
此外,刘小康还特别提到软件供应链安全在网络安全运营中的主体地位。“近年来,软件供应链攻击频率一直上升,其危害之大。为此,我们已深刻意识到必须对这一领域进行系统性改进。”通过持续构建完善的供应链安全管理机制,并加强合作单位的安全审核力度,力争将潜在风险降至最低。
农信银在精心打造网络安全运营平台方面取得显著的突破,这一成就离不开其在长期的网络安全运营实践中所积累的宝贵经验。刘小康详尽地介绍了该平台的设计理念与功能实现。他指出,该平台绝非是简单设备数据集合,更是一个以数据驱动、集综合管理于一体的工具。通过巧妙地整合日志收集、漏洞管理以及自动化联动处置等多种功能,平台成功实现了从威胁检测到响应处理的全方位管理。
他特别分享了平台的两大创新点:网络安全挂图作战能力和全生命周期漏洞管理。挂图作战能力借助直观的可视化界面,将网络安全事件的路径、影响区域和解决方案清晰的呈现出来,为快速响应提供了有力决策支持。而全生命周期漏洞管理则覆盖了从漏洞发现、修复到验证的每一关键环节,确保所有潜在风险都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
刘小康总结道:“我们的目标不单单是满足当前的需求,而是构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安全运营体系。这个体系不仅要适应当前的复杂多变的业务环境,还要具备预见并抵御未来安全挑战的能力。”
农信银始终将攻防演练作为提升安全水平的重要方法,演习不仅是对技术能力的全面检验,更是优化安全体系的重要推手。通过内部之间红蓝对抗演练,农信银不断挖掘系统中潜藏的漏洞,并以此为基础对系统配置和管理流程进行有明确的目的性的优化。
刘小康强调:“演习的真正价值在于不断验证我们的防护能力和持续优化,这种持续优化的过程是保持网络安全先进性的关键。”他还提到,未来农信银将逐步加强与监督管理的机构以及同行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共同应对日益复杂的网络安全挑战,携手构建更加坚固的安全防线。
在发言的最后,刘小康对网络安全领域的未来发展寄予了深切期待。他认为,网络安全并非是单一机构独立承担的责任,更需要整个行业的协同努力。为此,他表示,农信银未来将在以下三个关键领域持续深耕细作:
1. 智能化安全运营升级:通过引入和整合人工智能技术,农信银将逐步提升威胁感知的敏锐度与响应处理的时效性,为网络安全运营注入更加强劲的动力。
2. 跨机构协作:农信银致力于与监督管理的机构及同行机构建立更加紧急的合作伙伴关系,共享宝贵的安全经验与技术成果,携手推动整个行业安全水平不但提升,共同筑牢网络安全防线. 安全生态体系建设
通过对网络安全运营的深入剖析,结合实际的案例,刘小康为我们展现了农信系统在网络安全领域不断追求卓越、持续创新升级的坚实步伐。从构建完善的网络安全运营体系,到实现平台化管理的精准落地,再到新技术与全员安全意识的深层次地融合,他的分享不仅为同行提供了有价值的经验,更深刻凸显了网络安全在保障业务连续性、提升风险抵御能力中的重要性。
展望未来,随技术的日新月异与网络威胁的持续演变,农信系统将持续优化网络安全运营模式,以更高效、智能、全面的安全管理策略,进一步巩固金融机构的信息安全屏障。正如刘小康所说:“安全的背后是责任与智慧的延展,唯有不断探索与精进,才能应对未来的种种挑战。”这一理念不仅凝聚了农信银网络安全运营的核心价值,更为整个行业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清晰而坚定的方向。